\n
他这次奉命率领20多艘战舰堵在丹麦附近以威吓参加海洋公约的国家,但很显然,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n
其实这也在英国政府的预料之中,但反对的态度还是要摆出来的。
\n
首先,法国这次打着“海洋属于所有国家”以及“自由贸易”的大旗,占足了公理和道义。可以说除了英国之外,其他国家都非常支持这一公约。
\n
其次,来签署公约的国家实在太多了。
\n
英国在听到风声之后,立刻就开始游说欧洲各国抵制这个组织,但法国的动员显然更成功,最终召集了80多个国家。
\n
英国海军的确非常强大,在单独威胁某个国家时,哪怕是俄国也都要好好考虑一下。
\n
但如果是同时威胁80多个国家,那就等于是把英国放在了全欧洲的对立面。
\n
次日,国际海洋公约组织的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挂着各国旗帜的船只陆续离开哥本哈根港,完全无视不远处虎视眈眈的英国战舰,缓缓驶入波罗的海。
\n
皮克斯准将默默叹了口气,小声嘀咕着:“反正只是一份没有任何强制力的条约,就让法国人得意去吧。”
\n
作为一个十八世纪的人,他确实很难理解,这样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在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n
这在短时间内确实限制不了英国舰队,但各国民众一旦认可了海洋法为公理,那么英国舰队的封锁行为就是在挑战公理,从而被所有人所厌恶。
\n
当这种心态影响到政府层面之后,就会转换为外交压力。
\n
更何况,约瑟夫必然会主动加快这个过程。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