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明朝的精兵良将,很大部分都出自秦地。
\n
然而,朝廷待秦地的边军犹如猪狗一般,全不当人看待。
\n
边军军饷长期拖欠不发,甚至于把军饷挪去修建那三大殿。
\n
就在王二率部杀官造反的这一年,朝廷已经欠秦地的边军银饷,竟然达十五万九千余两之多。
\n
边军士兵们为生活所迫,无奈的先卖衣物,再卖武器。
\n
然后,再卖儿卖女卖妻,直至最后沿街乞讨,悲惨的死去。
\n
很多人不甘心就这样等死,奋而拿起武器,打家劫舍,杀富济贫,从而沦为盗贼。
\n
而自万历末年以来,“小冰河”气候加剧,秦地的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连年旱灾,造成了农业生产几乎完全崩溃,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n
饿疯了的饥民先吃树叶草根,吃光了树叶和草根,就开始吃观音土,最后开始吃人。
\n
而吃了人肉的人亦不数日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
\n
在如此严重的灾荒之下,朝廷不但没有丝毫的救济,反而催逼赋税和“辽饷”,急如星火。
\n
~
\n
今年春天,又受连续旱灾影响,秦地再次爆发大规模饥荒。
\n
成千上万的饥民等不到朝廷的救济,又不甘心饿死,于是,纷纷以王二为榜样,扯旗造反,杀官抢粮。此时,安塞县有一个名叫高迎祥的马贩子,善于骑射,膂力过人,为人仗义轻财,在当地颇有声望。在这样的大灾之年,高迎祥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自称“闯王”。
\n
其手下,很快就聚集了数千饥民。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