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威胁,比如海上的风暴、海盗的侵扰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迁都不仅不能解决我们的困境,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危机。”
\n
乙支文德的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迁都的利弊。
\n
这时,一位名叫崔浩的文官站了出来。崔浩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他一向以敢于直言而著称:“大对卢大人所言极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眼下的危机。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先将王城的重要物资和部分百姓转移到南部沿海城,以减轻王城的负担,同时也为将来的反击做好准备。而王上和大部分的军队则留在王城,继续坚守。这样既能稳定民心,又能保持我们的抵抗力量。”
\n
崔浩的提议得到了一些大臣的认可,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
\n
然而,右将军李明浩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崔大人,您的想法虽然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实现。贾长生的军队已经将王城团团围住,我们如何能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将重要物资和百姓转移出去?而且,一旦我们开始转移,贾长生必然会察觉到我们的意图,他会趁机发动更猛烈的进攻,到那时,我们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n
李明浩的话让崔浩一时语塞,他不得不承认,李明浩所说的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n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大臣们各抒己见,谁也无法说服谁。高元坐在王座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却如同乱麻一般。他深知,迁都与否,都关乎着高句丽的生死存亡,这个决定他必须慎重地做出。
\n
这时,一位名叫郑秀的女官站了出来。郑秀虽然身为女子,但在朝中却以聪慧和果敢著称。她向高元行了一礼,说道:“王上,臣妾认为我们在考虑迁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其他势力的联合。如今岛国使者正在我国,我们可以加快与他们的结盟谈判,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同时,我们也可以派人前往其他周边国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援助。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其他势力的帮助,或许我们就不需要迁都,也能够抵御贾长生的进攻。”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