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幕后精心编排的戏剧,而公子光,则是那即将揭开帷幕,引领吴国走向辉煌或深渊的导演。他的心中,已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蓝图,而伍子胥的到来,无疑为这幅画卷添上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吴国的繁华与暗流涌动的背景下,公子光,一位胸藏沟壑的智者,对逃亡而来的伍子胥早有耳闻,其智如星海,勇似猛虎,公子光心生招募之意,却非直截了当。他巧妙地编织了一场宫廷辩论,步入吴王僚的殿堂,言辞间透露着对大局的深思熟虑:“大王,吴楚之争,犹如古木参天,根深叶茂,非一己之力所能撼动。
我若领兵,胜,则不过锦上添花,难掩私情之嫌;败,则国家蒙羞,社稷动摇。伍子胥之心,世人皆知,乃为家族血海深仇而来。大王若因一人之恨,而兴全国之兵,岂非将国家之荣辱,置于个人恩怨之后?”吴王僚闻之,颔首沉思,心中天平悄然倾斜,伍子胥的身影在朝堂上逐渐淡去。
伍子胥,心如明镜,早已洞察公子光之谋。他淡然一笑,于朝堂之上,向吴王僚递上辞呈,言辞间带着几分超脱与决绝,仿佛一切尘埃落定,唯有复仇之火,在心中不灭。公子光见状,顺势而为,向吴王僚进言:“伍子胥既无心为国效力,强求无益,不如赐他田园几亩,让他于乡野间,耕读自娱,亦是善举。”吴王僚应允,伍子胥之名,暂时退出了朝堂的纷争。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月黑风高之夜,公子光手提粟米美酒,悄然造访伍子胥的隐居之所。烛光摇曳中,两人对坐,心照不宣。公子光言辞诚恳,愿以天下为棋局,共谋大业;伍子胥则许下重誓,一旦时机成熟,必兴师伐楚,以慰亡魂。在这场智者与勇者的密谈中,伍子胥提及了一位隐藏于市井的奇人——专诸。
专诸,乃堂邑之地的一介布衣,却藏龙卧虎,非同凡响。伍子胥与其初遇,是在一条蜿蜒的古道旁,专诸正以一己之力,力敌数人,其怒发冲冠,势不可挡。然而,当一声温柔的呼唤自远方传来,专诸竟瞬间收敛锋芒,温顺如羊,随妻而去。这一幕,让伍子胥心生好奇,上前询问。
专诸的回答,掷地有声:“我非匹夫之勇,而是懂得屈伸之道。屈于内,方能伸于外;服于小,方能制于大。此乃我专诸的生存哲学。”伍子胥闻言,如获至宝,凝视专诸那口阔目深、熊腰虎背之姿,知其必非池中之物,遂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誓要携手共赴风雨,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在古老而神秘的吴国都城,月光轻洒于青石板路上,公子光踏着银辉,怀揣着对未来的无尽筹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