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知吴军竟舍弃了水上的优势,改为陆路进攻,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侥幸。
然而,这份侥幸并未持续太久。当楚昭王派遣沈尹戌——那位被誉为叶公之父的勇将,率领一万五千精兵驰援汉阳时,得知吴军弃船的消息,他非但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大喜过望。因为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陆上对决,而沈尹戌,早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于是,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场关乎国家命运、民族荣耀的决战即将上演。吴、楚两国的智勇之士,将在这片战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在苍茫的历史画卷中,有这样一幕,被创意的笔触重新勾勒,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沈尹戌,这位智勇双全的楚国将领,对囊瓦低语,如同密林深处最深沉的谋略:“吴人长于水上龙腾,今却舍舟登陆,此乃天赐良机。吾将北上,直捣方城(想象那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古战场,今河南方城,古木参天,战旗猎猎),汇聚楚军精锐,如蛟龙出海,绕至吴军背后,断其舟楫之根,锁三关之喉,让吴军归途成绝路。而你,囊瓦将军,当率大军横渡长江,你我两军,一前一后,犹如天罗地网,吴军焉有不败之理?”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智者。沈尹戌的身影刚消失在北上的征尘中,囊瓦的心便被嫉妒的阴霾笼罩。谗言如毒蛇般缠绕,他恐惧胜利的天平会倾斜向沈尹戌,于是,一腔热血化作了自私的寒冰,他选择了孤注一掷,擅自出击,却未料这正是吴军设下的陷阱。战场上,箭雨如注,火光冲天,楚军如落叶般凋零,最终只能狼狈逃至柏举(想象那是一片荒芜之地,今湖北麻城东北,寒风凛冽,残阳如血)。
楚王闻讯,急遣大将射前往救援,却未料这又是一场理念的碰撞。囊瓦,渴望以攻为守,一雪前耻;而射,则主张稳扎稳打,固守待援。两人意见相左,如同星辰与月,各自闪耀,却难以同辉。最终,他们各自为战,互不支援,如同两艘失去方向的孤舟,在历史的洪流中渐行渐远。囊瓦兵败如山倒,逃往郑国;射所率的残兵,则在归途的黑暗中,被吴军的利刃一一收割,沈尹戌亦未能幸免,他的英勇化作了战场上最后一抹悲壮的余晖。
吴军,如同破晓的曙光,势不可挡地逼近了郢都。这座古老的都城,拥有麦城、纪南城、郢城三重坚固的防线,却也无法阻挡伍子胥与孙武的智慧风暴。伍子胥,以奇谋着称,他在麦城周边,巧妙构筑起两座新城——“驴城”与“磨城”,东驴西磨,仿佛天地间最巧妙的机关,让麦城在智谋的碾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