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如此,吕祥也不会应他们所请,制造30毫米火炮。
\n
30毫米往上,就是50毫米,到了这一级别,就不能只用两脚架、三脚架固定了。
\n
吕祥按照皇帝的提示,制造了开脚炮架和车轮,可以用马拖曳。
\n
朱由检看着演示更加满意,认为这种火炮适合野战。
\n
因为定性为野战炮的关系,吕公炮现在的最大口径就是125毫米。再往上子铳的重量很大,士兵搬运和装填都很困难。
\n
而且加上炮架后总体重量也太大,很难用马匹拖曳。
\n
朱由检对此皱了皱眉,让装备院和太仆寺合作,培育专门的挽马、摸索拖曳方式。同时更期望出使泰西的孙元化等人把橡胶树带回来,制作橡胶轮胎。
\n
然后是红衣大炮和舰炮,朱由检对此所知不多,只是让工匠仿制,尽量提高威力、降低铸炮成本。
\n
他对这种火炮的主要改进,也是在运载方式上,就是之前在观看棱堡攻防战时,提出的轨道炮车。
\n
在装备院和太仆寺等衙门一起研究了半年多后,逐渐确定了轨道的可用性。不过在城墙上使用的火炮轨道上,他们没按皇帝说的用铁轨,而是用木制轨道。只是在一些容易损坏的地方,才包裹上铁皮。
\n
朱由检对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很是赞赏,又有些担心地道:
\n
“这种轨道能用吗?”
\n
“能否承载红衣大炮?”
\n
太仆寺卿陈奇瑜道:
\n
“能用,而且好用得很。”
\n
“现在把红衣大炮在城墙上移动,已经容易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