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个地方都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港口,很有发展潜力。
\n
宋应星考察之后,也觉得这两个地方适合建港口。最终在经过一番比较后,放弃了距离山海关很近的秦皇岛,选择了距离天津更近的曹妃甸。
\n
这里是渤海最深的地方,不冻不淤,适合建立深水港。后世首钢搬迁,就迁到了这里。
\n
宋应星已经在着手平整土地、建立码头、建造海堤……在这一带建钢铁厂。
\n
他倒不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所说的海外石油上,而是觉得建立在沿海,可以从南方进口木材烧炭。
\n
那样就能在北方炼制出优质的钢铁,用于制造枪炮。
\n
朱由检听王承恩介绍这些后,对此点头赞道:
\n
“这个钢铁厂可冠以皇家之称,由内府监掌管。”
\n
“需要的资金从内廷拨付,其它方面让地方官配合。”
\n
“宋先生为皇家钢铁厂炼出优质钢铁那一日,朕会为他授勋。”
\n
又提点王承恩道:
\n
“不要只盯着南方的木材,北方木材也能烧炭。”
\n
“宁远伯国开荒就砍伐了不少树,可以组织船队去那边给运过来。”
\n
“还有铳托用的木材,你们准备得怎么样?”
\n
火铳的原料除了钢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木材。
\n
王承恩对此不太精通,吕祥道:
\n
“铳托所用木材,以核桃木最优。”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