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本色只有七百石,其余八百石都是折色。而折色是什么呢?有宝钞、有绢布、有香料,总体价值远远不如本色。大明官员常说的俸禄低,就是因为他们在折算后,俸禄不到名义上的一半。
\n
朱由检把石数直接改为银两,相当于全部发放本色。而且按大明平时的米价,一石米大约值七钱至一两银子。把石数直接改为银两,绝对是增加了俸禄。
\n
不过,吴汝胤这种看法,朱由检是不赞同的。因为在吴汝胤看来现在是太平年间,一石米通常不到一两银子,超过一两银子的灾年不常见。但是在朱由检看来,以后灾年才是常态,米价很难低到一两银子以下。直接把石数改为银两,现在看来是让利,过几年那就不好说了。
\n
而且把石数改为银两,还有一桩考虑。那就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很难搞清楚复杂的本色、折色是什么,一旦让他们觉得受到欺骗,很可能惹出争端。干脆给他们直接发放银两,让他们拿钱买货。
\n
定下食禄之后,朱由检想着功臣封号,说道:
\n
“开国辅运、奉天靖难不用说,这是太祖成祖的功臣封号,早已不再发放。”
\n
“奉天翊运、奉天翊卫的话,无法和京城贵族区分开。”
\n
“朕以为可以改个字,改成顺天翊运、顺天翊卫,称他们为顺天贵族,和现有的贵族区分。”
\n
“有领地、有子民的草原首领用顺天翊运封号,其他人看他们对大明的态度和功劳。”
\n
“至于官职就不封了,如果有人想要,让他们立功后再请封。”
\n
孔贞运和吴汝胤对此大赞,他们可不认为草原上那些人担得起奉天名号,改为顺天听着就舒服多了。顺应天意、遵从天命,还有点归命侯的意思,可以看做大明对前元余脉的封赏。
\n
怀着这个想法,孔贞运对发放爵位的顾虑也少了许多,因为在他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