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留在了那。
她爷奶从接到消息起,身体就不大好了,因为他大伯,也是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到烈士的父母,街道办给她爸妈安排了工作。
她爸在纺织厂仓库当搬运工,每个月工资32.5元,她妈在纺织厂车间当工人,每个月也是32.5元,家里一下变成了双职工,生活就好了起来,可她爷爷奶奶还是只坚持到55年,帮她爸妈完婚后就双双离世了。
后面就剩下她爸妈相依为命,她妈比她爸大三岁,解放前能一路逃荒到北京,又平安活到解放后的人,就没有不厉害的,所以,她爸妈在院子里的生活也一直很平静。
只是她父母小时候吃的苦太多,身体有很多不足,所以就一直没要上孩子,工作几年,眼看身体越来越好,结果又遇到三年灾害。
等到61年,她妈生她的时候,他妈都虚岁30了。在那个年代,要是生娃早点,三十岁都当奶奶了。
因为孩子要的艰难,所以哪怕刘玉溪是个女孩,她爸妈也是对她有求必应,后面她妈果然就再也没开怀。
东北人的闺女好多都当儿子养,她们家也是,她爸妈一直都喊她“老儿子”,怕她身体不好,她爸从小就送她到一个他爷以前逃荒路上认识的老武师那习武,直到去年老武师去世。
本来一家三口双职工,这日子应该过得非常好,可惜刘玉溪来之前,小姑娘的爸妈就因为纺织厂仓库失火,他爸去救火,她妈因为去找她爸一起下班,看见了就也去救火,物资是抢救了少,两人却被仓库横梁给永远留下了。
家里停灵了三天,今天早上她在厂领导,街道办还有左右邻居的帮助下,才把她爸妈送上山。晚上睡觉,小姑娘精神恍惚着忘了给窗户留缝,这才有了刘玉溪的到来。
接收完记忆,刘玉溪也很无奈,这一家这么辛苦挣扎着生存,还是都没了,看她大伯和她爸妈,只能说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很有奉献精神,这可能也是时代造就的。
刘玉溪闻着屋里已经没有煤气的味道了,就把窗户留个缝隙,拉上窗帘,然后按记忆拉亮电灯,坐回床上。
还是老规矩,先整理一下家底,小姑娘爸妈因为是抢救工厂物资去世的,虽然评不上烈士,可是补偿款还是不少的,一人一千二,这就是两千四。
至于存款两人工资先是给爷奶看病,爷奶走后就是给他俩自己补身体,后来又是那三年买高价粮,后面就是生养小姑娘。
怕小姑娘身体不好,他俩工资也都是想着法儿换成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