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和就是卫武公,其名谓和。《鲁连子》云:“共伯和复归国于卫。”以此为证。又因卫武公兄长称“共伯余”,故此卫武公也可叫作“共伯和”。但据史载,卫武公寿至九十五岁去世,时为周平王十三年,亦即公元前758年。共和元年乃是公元前841年,则其时卫武公才十二三岁,不太可能担负摄政重任。另卫武公兄长被称为共伯余,或是死后谥号,或曰生前封号。兄弟两人共用一个谥号或封号,似乎说不过去。故此可以断定,共伯和与卫武公并非一人。
历史真相:共伯和是共国君主,伯是爵位,和是名字。共国据说就在今之河南省辉县,原是周王室畿内邦国;共伯和品德高尚,且有名望。厉王出奔到彘,国人请邦畿内诸侯长者前来京师执政,倒也顺理成章。真相或许便是,厉王被流放到彘,国内无君,共伯和名声享誉内外,于是被推举为首席执政,代行王权。
在此期间,仍沿用厉王年号,政命皆由共伯和名义发出,长达十四年之久。十四年后厉王去世,太子姬静也已成年,共伯和便带领群臣拥立太子姬静为王,自己则回到共国。
共伯和入朝为首席执政,是顺应国人与诸侯拥戴,且行权宜之计。
诸子书《鲁连子》所说“行天子事”,似乎更接近事情真相。
周召共和十四年,亦即公元前829年,周厉王在彘地去世。消息传到镐京,周定公闻报大惊,于是找来召穆公,将心中所忧言之。
周定公:周天子崩于彘,公其知之乎?
召穆公:已有耳闻。
周定公:天子既已驾崩,我等若再将共和执政进行下去,便是篡位,如此奈何?
召穆公:此言是也。若再使共伯和执政,必遭天下诸侯共讨。
周定公:公乃宗室重臣,当早为之计。
召穆公:我与周公、共伯和三人,已受天下诟疑十四载矣。此时天子仙逝于外,岂敢再居朝堂上位!今太子静已经长大,亦是我等还政之期也。
周定公:此言何谓?太子静已死十四年矣,公其狂悖乎?
召穆公:定公不知。十四年前国人暴动,自我家门首所杀者非是太子,乃我亲子也!
召公说罢,泪下如雨。周定公惊愕半晌,赞叹不止。召穆公收泪,当即遂与周定公同发请柬,请朝中重臣及姬姓诸侯至府,参见太子静;并当众说明十四年前,自己将亲生之子,替代太子之事。众人大为赞叹,由此君臣相会。
共伯和当时在场,见此情状,便即让位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