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唤作折冲府。天下共置折冲府六百三十四个,其中有二百六十一个位于关中,以保卫京师长安,故此彼时全国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朝廷有足够兵力保卫京师。至如今唐玄宗设置十镇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则各镇军力日渐强大,共计大军近五十万,便为内轻外重之局。朝廷中央能够直接调派兵力,此后则不满八万人。十镇节度使之立,终至外重内轻尾大不掉,渐有凌驾中央之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闪回结束。当此天宝年间,李林甫拜相揽政。
李林甫熟悉十镇历史,恐再有大臣由节度使任上因战功取得高位,入朝中与自己分庭抗礼,于是上奏唐玄宗道:以陛下雄才大略,而四方夷狄未被剿灭者,皆因文官为将,不敢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之故也。陛下不如任用蕃将,其雄健骁勇,且能效死,此所谓以蕃制蕃,则夷狄何愁不灭,朝廷何愁不安!
玄宗因偏信于他,故而准奏,因令安思顺代为统领节度,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胡人为各镇节度使,使掌兵权。
李林甫奏请胡人为大将者,无非是因胡人没有入朝为相资格,不能与其争位夺权。其小人自私之心,竟至于斯!
字幕:安禄山本名扎荦山,生于辽东营州,父乃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巫婆。
安?山父亲早死,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突厥族破落离散。扎荦山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安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长大成人,通晓六国语言,故为牙郎。
开元二十年,安禄山偷羊被抓,幽州节度张守珪欲乱棍打死。
安禄山高叫道:大人不欲消灭二蕃族耶?为何要杀斗士!
张守珪见其形体魁梧,语言豪壮,遂命释之,使与同乡史思明为哨兵,并收为义子。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三十八岁,始任平卢兵马使。
天宝元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此时安?山已经四十岁,方才得入朝堂。
天宝三载,安禄山四十二岁,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
采访使张利贞、黜陟使席建侯常受其贿赂,屡在玄宗驾前为其美言,说其公正无私;裴宽离职,李林甫又极力推荐安禄山之能,玄宗愈加宠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