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奏道:不可。突厥人口稀少,之所以能抗拒唐朝,正因逐水草而迁,居处无常,若筑城定居,必将为唐所并。且佛、老之道,教人仁弱,我突厥皆习武射猎,不须寺观。
毗伽闻而大悟,皆都从之。
字幕:开元四年,闰十二月。
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与紫微侍郎同平章事。上将幸东都,又以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尤其重用。
开元年间,姚、宋相继为相,姚崇善于应变成务,宋璟更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
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无以伦比。姚宋二人每次进见,玄宗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
玄宗在位四十五年,使用开元年号二十八载。期间先用姚崇、宋璟为相,后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诸相各有所长,且尽忠职守,因此政局稳定。
开元年间,玄宗改革吏治,将全国分为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督考察地方官吏。又改革科举制度,限制进士人数,减少冗官,提高官吏整体素质。又发展经济,提倡节俭,一改武则天以来奢靡之风。并令宇文融清查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大增税收及兵力来源。
开元五年,太上皇李旦去世,寿享五十五岁。
画外音:李旦一生几度沉浮,几多生死,看似软弱,其实是极善审时度势者。其复辟之后亲政数年期间,事实证明其亦大有治理国家能力、谋略以及胆识。
太上皇驾崩,玄宗大恸,哭泣累月,不能自已。
为父亲理葬已毕,李隆基眼见四夷降服,国内政敌皆除,便即注重以法治国。
时因姚崇喜好结党以打击政敌、又招权纳贿,便被玄宗毅然罢相,代以禀性耿直、清廉自律之宋璟为首相。
宋璟为政,直言上谏、不树私恩、严于律己,且继续施行姚崇时期善政,绝不因人废事。但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亦仍被李隆基罢相,代以张嘉贞接替。
其后不久,张说又取代张嘉贞。张说上任之后,大刀阔斧改革,裁减边防军二十万,将府兵制改成募兵制;又改革宰相机构,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中书省权力;又自任集贤殿书院首座,以延揽名人雅士。在张说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至极顶。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四夷首领,从东都出发,至泰山封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