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太后大喜,遂遣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左卫郎将摄司宾卿田归道,赍持册书前往突厥,授封阿史那默啜为左卫大将军、颉跌利施大单于、赐号为迁善可汗。
封赏出征将士已罢,由是天下稍安,张易之兄弟入宫,复为薛怀义故事。
字幕:张易之、张昌宗,河北义丰人,太子少傅张行成族孙。
张易之兄弟二人皆年少美姿,通晓音律。太平公主先荐张昌宗入侍武后于禁中,昌宗复荐其兄易之,于是兄弟皆得宠幸,并为入幕之宾。
张易之人称五郎,官拜司卫少卿;张昌宗人号六郎,累迁散骑常侍。
太后当时年已七十四岁,纳二张之宠,远过当初薛怀义。张易之除为司卫少卿,更赐给住宅一处,绢帛五百段,大量男仆女婢、骆驼、牛马。
未过数日,又提升张昌宗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防阁官员担任警卫,与朝臣待遇相等,每月望朔朝见。又追认二张之父张希臧为襄州刺史,生母韦氏、臧氏皆封为太夫人,赏赐不可胜纪;更命宫中女官尚宫,每天须去看望请安,如尊武皇自身。
武皇又亲自牵绳扯线,诏令尚书、凤阁侍郎武迥秀同臧氏秘密往来,为其面首。张昌宗进宫旬月,权势震惊天下。
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兄弟,及宗楚客等亦须恭候二张门庭,抢着上门讨好巴结,甚至亲自替其牵马递鞭,称五郎、六郎不名。
万岁天通二年正月甲子朔,冬至,太后享通天宫;制赦天下,改元圣历,夏官侍郎宗楚客罢政事。春二月乙未,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武承嗣、武三思皆欲营求为太子,屡次唆使宫中侍臣谏说太后道:自古以来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太后意犹未决,问于宰臣,众宰臣皆都不语。
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狄仁杰从容进言: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更以二子以托陛下。陛下今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武皇太后听其与李昭德异口同辞,不悦道: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狄仁杰奏道: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见太后不语,知其意动,趁机又劝:不如召还庐陵王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