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操课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学习如何诊脉,二是学习如何处理简单的外伤。
诊脉课堂
在古代,诊脉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我自然要教他们这门技艺。
不过,光靠“感受脉象”这类抽象的说法,实在有些难以理解。
于是,我决定用一种更“现代化”的方式来解释。
“脉搏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信息线’,通过它我们能知道心跳的快慢、血液流动的情况。”我按着一名学徒的手腕,教他如何感受脉搏的跳动。“你们试着想象,这脉搏就像是在敲击一面鼓,每一下的节奏都代表着身体的状态。”
几个学徒一开始摸不准,显得有些笨拙,但经过几次指导后,他们渐渐掌握了要领。
外伤处理课堂
由于古代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擦伤、割伤等小伤口,所以我还特别安排了外伤处理的课程。
“今天我们不讲别的,就先学会包扎伤口。”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纱布和绷带,示范如何清洗伤口、消毒、包扎。
“小姐,您这包扎得这么整齐,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一名学徒惊叹道。
我笑了笑:“那是当然,包扎伤口可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糊弄,不然伤口感染了,病人就麻烦大了。”
在我的指导下,他们一个个开始给假伤口练习包扎,虽然手法还有些生疏,但至少态度很认真。
第四步:情景模拟训练
为了让学徒们更好地适应未来会遇到的各种场景,我还特意设计了“情景模拟训练”。
“今天我们来模拟一个场景——病人突然发烧不退,你们该怎么办?”
我故意装作病人,一边捂着头一边虚弱地说道:“哎呀,我好难受,发烧发得头晕眼花,你们快给我看看。”
几个学徒顿时慌了神,互相对视了一眼,好像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别慌,想想我平时教你们的,先诊脉,然后根据症状判断是风寒还是风热,再开方子。”
经过我的提醒,他们终于开始行动起来,先是给我诊脉,然后互相讨论该如何处理,最后由一名学徒开出了一副退烧的药方。
“很好,虽然还有些生疏,但至少你们的思路是对的。”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鼓励道。
第五步:定期考核
我深知,学医不能光靠记忆和重复,还必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