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时候天还全黑着,应该将近寅时末吧。”
“你是怎么来得临江县?仅凭两腿?”
“不不不,那尸体旁边有马,小的自觉事态严重,所以顾不得其他,骑上马一路飞奔,进城第一时间即前往县衙擂鼓报信……”
“你会骑马?”和知府惊讶问道。
而中年汉子挠挠头,嘿嘿笑了几声才非常自豪地解释道:“小人曾经投身边关,在军伍中由老兵教导,学会了骑马。”
旁边的刘通判听到“军伍”二字,连忙接话问道:“在哪当的兵啊?”
“宁州周将军麾下左营步卒,靖德八年入伍,靖德十四年解甲归乡。”
“参将可是李子清?”刘通判又问。
“不是,是童连将军。”
听完刘通判转身,朝赵就跟和知府点头示意没问题,“靖德八年至二十年,宁州左营的兵卒参将确实是童连,从青山村骑马到临江县城所需的时间也对得上。”
“嗯、好。”赵就、和知府放下心来。
等又多问了几个问题,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赵就毫不迟疑,果断吩咐县令:“牵马,我们去青山村瞧瞧。”
“是。”
依旧如先前,和知府留下来坐镇,赵就、刘通判、朱雀和白虎,再加上县令、捕头以及仵作一人一马,连同不足一队驻兵,朝青山村方向疾驰。
出城又跑了三四十里,中年汉子才勒缰停马,抬起手指向官道引路:“诸位大人,再沿着官道往前八九里就是发现尸体之处了。”
“好,好,劳烦您前面带路。”听到他是边关老兵,刘通判态度好了不少,说话都用上了尊称。
“小事一桩。”中年汉子打马走在前面,顺道回头好奇问:“大人也曾入伍?”
“没错,我于靖德四年在大同军镇任校尉,与童将军、李将军共事过一段时间。”刘通判回忆往昔般咧嘴笑笑,温和回答。
两人说说笑笑,言必谈及军旅生涯各种趣事。沿官道奔驰一刻钟有多,中年汉子再次停下脚步,指着几十步外的两侧密林,面露怪异提醒道:“几位大人,前面不远就是发现尸体之处,还请早做好心理准备。”
做准备?呵呵!此言一出不仅赵就、朱雀、白虎和刘通判嘴角上扬,就连县令和捕快也显露浅淡笑意。
开什么玩笑?尸体而已,又不是没见过,再可怕还能有不像人倒似鬼的李木匠可怕?
“无妨,带我们去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