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靖觉得李孝基总结得不够深刻,就先奉承了李孝基一句:“是,元帅总结的极是,仆即此意。”接着,自又补充说道,“晋阳,系起义兴运之基,非但河东重镇,更系河东民心所向;而西河郡,则为河东之腰肋,若失西河,河东将如失去脊梁,再难支撑。故是,仆愚以为,今救援河东,要实即在此两处!这也是大王、秦公等之所以为我军制定下‘先救晋阳,再击汉军’此策之根本原委也!如竟放弃晋阳,改先击汉军,恕仆直言,顾小失大,不可取也。”
这就比李孝基总结的深刻了。
晋阳,是河东政治上的根本;西河,是河东军事上的要害。
前者若陷,则河东民众之心必然动摇;后者若失,则河东战线将全面崩溃,唐军陷入被动。
唐俭也下到了沙盘边上,看了一阵,捋须说道:“李君,若按你策,仍以救援晋阳为主,据报,刘武周攻晋阳之部三四万众,我援军合以王将军部,才也三四万,兵力上不占优,又还得分兵西河,阻汉军北上,兵力上就更不足用了!虑此情势,你觉得在晋阳士气不高的情况下,我军能很快地解晋阳之围,而不致使我军不得不与刘武周部长久对峙么?——李君,如果陷入对峙,西河三郡即便能阻住汉军北上短时,又能阻住多久?到时候,如何是好?”
——刘武周原先是带了三万步骑南下,打下榆次等地后,收编了部分唐军的降卒,又收编了部分太原郡、西河郡的豪强武装,裹挟了一些壮丁,并从雁门又调了些兵增援,其部的总兵力已扩至四五万人。分出了万余人给尉迟敬德等,现围晋阳的其部兵马共约四万上下。
面对唐俭的疑虑,李靖答道:“我援军的兵力,对比刘武周围晋阳之兵,尽管不占优势,可晋阳城中有我守卒两三万众,其中精兵可用野战者,不下万人。两下相合,我军兵力已略占优。同时,反观刘武周部,其势於今虽盛,然颇多新附之众,凝聚力与战力都尚不足。等我援军抵至晋阳城外后,若能迅速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奋力进击,定能挫其锋芒,破其围困。”
晋阳城的守卒不少,好几万,但多是新兵。
李渊的兵马现虽号称二十万众,然这二十万众,大都是在他进入关中后得以扩充的,如李仲文等部、如号称娘子军的其三女儿所部、李神通部等等,他起事之初,连带本隋之在太原受他节制的各军府之府兵,加上招募的丁壮、李建成从河东郡带去的豪强私兵等,兵马总计只有大约三万。这三万兵,大部分被他带去了关中,留在晋阳的能战之军不过数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