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欲图大治,确是非需有大手笔不可,连堕南北两座数百年之繁华名都,杨坚虽不像他儿子,大修运河等等,然亦可谓大手笔矣。从军事、政治角度来看,他这两件事做得不为错,只是苦了邺城、建康两座名都一两百万的土着士民,不得不离乡背井,迁徙异处。
且也不必多说。
只说邺城在曹魏时,还不算很大,到东魏、北齐时,已是“周回二十五里”。东魏曾将当时洛阳的四十万户士民,迁徙至此;至北齐时,邺城民口已达二百余万。虽然杨坚毁掉了邺城后,并非是全部的邺城士民都迁到了安阳,但安阳的民口也的确是因此得到了极大的**。
故若只从县民多寡言之,王德仁的此个“安阳县公”,实是李善道的“平棘县公”不能与比!
但魏征、于志宁等俱非庸才,自然不会把李善道“安阳民口今多”这句话,真就当做了是李善道含酸拈醋,在羡慕王德仁所得的“安阳县公”之封,比他的“平棘县公”更为美封。
他们都听出了李善道话里的未尽之意。
马周年轻,说话直接,便就说道:“就算是为促王德仁肯愿从明公之令,助攻魏郡,魏公也没必要封他‘安阳县公’吧?从投魏公以今,他都立下过甚么功劳?只相助明公打过黎阳仓!而黎阳仓,就是没他相助,明公也一样是能打下的。魏公此封,哼,俺看其中是别有玄虚。”
魏征、于志宁等相顾一眼。
于志宁迟疑说道:“安阳是魏郡郡治,今魏郡尚未拔取,魏公就先以‘安阳县公’授封王德仁。难道说,魏公是……”又看了看魏征,然后再看了看李善道,没往下底下再说了。
李密还能是甚么?
魏郡还没打,就先把安阳封给王德仁做封邑,其之意图,十之八九,是为以此制衡李善道。
必须得说,李密的这个“制衡”还是比较巧妙的。
“安阳县公”是爵位,不是实职,即便给了王德仁这么一个爵位,在实际的权力上,没有威胁到李善道;而同时,“安阳县公”和“平棘县公”是平级,王德仁在军事上听从李善道的指挥,可在政治地位上不比他低,又且得了“安阳县公”的封拜后,王德仁不免的就会产生期待,打下魏郡后,他会不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魏郡太守?自也就又因此而效忠李密。
简言之,一方面没威胁到李善道现有的权位;一方面则又不动声色地拉拢了王德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