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判断。
南方的一些政权,如南唐、后蜀等,相对较为弱小,且内部矛盾重重。北宋可以逐步消灭这些政权,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北汉政权虽然也有一定的实力,但它背后有辽国的支持,而且北汉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易守难攻。如果北宋贸然进攻北汉,可能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同时还要面对辽国的威胁。
在这种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北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南方政权的统一上。在赵匡胤的统治时期,北宋先后攻灭了南平、武平、后蜀、南汉等南方政权,基本实现了对南方地区的统一。然而,在对待北汉政权的问题上,北宋并没有采取强硬的进攻措施。
尽管北宋没有主动进攻北汉,但北汉政权也感受到了来自北宋的威胁。为了加强防御,北汉进一步加强了城防建设。太原城的城墙得到了加固,城墙上修建了更多的防御设施。同时,北汉还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巡逻,防止北宋军队的入侵。
在宋太祖统治的晚年,他曾经两次御驾亲征,准备一举消灭北汉政权。公元969年,赵匡胤亲率大军北上,包围了太原。他采用了水淹晋阳的策略,试图通过破坏城墙基础来达到攻破太原的目的。然而,这场战争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北汉军队在刘继元的指挥下,顽强地进行了抵抗。他们利用太原城的坚固防御,成功地击退了北宋军队的多次进攻。
在战争期间,宋军遭遇了军中疾疫的困扰。士兵们大量患病,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同时,北汉军队的顽强抵抗也使得北宋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不得不下令撤兵。
公元976年,赵匡胤再次发动对北汉的战争。然而,这一次他还没有发动总攻击,便突然离世。宋太祖的离世,使得北宋对北汉的战争再次陷入了停滞。
(三)宋太宗“雪耻”攻坚战的终局(979年)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决心完成其兄赵匡胤未竟的事业,一举消灭北汉政权。公元979年,赵光义亲率大军北上,对北汉发动了最后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北宋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赵光义吸取了其兄两次北伐失败的教训,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战略战术。他一方面加强了对太原城的围攻,另一方面切断了北汉与外界的联系,阻止辽国的援军进入。
北宋军队采用了地道战等战术,逐渐破坏了太原城的城墙。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太原城的城墙终于被攻破。在城破之际,北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刘继元被迫出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