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中苦苦煎熬,生活看不到一丝希望。祖逖看着北方沦陷的山河,想着受苦受难的百姓,心急如焚,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熊熊烈火般燃烧。他再也无法坐视不管,毅然决然地向司马睿提出了北伐的请求。
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司马睿的面前,神情庄重而坚定,言辞恳切地阐述着自己的北伐计划。他详细而深入地分析了北方的形势,指出尽管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但当地百姓对东晋仍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东晋的子民,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解放,重回东晋的怀抱。只要东晋能够派出军队北伐,振臂一呼,必定能得到百姓的热烈支持与积极响应。百姓们会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北伐的队伍中来,为收复自己的家园而战。他还精心而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战略部署,包括如何招募士兵,他计划通过宣传北伐的意义和目的,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吸引那些有志之士和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如何筹集粮草,他打算发动民间力量,鼓励百姓捐赠,同时与当地的富商合作,寻求他们的资助;以及如何与当地的武装力量合作,他认为可以与那些在北方坚持抵抗的民间武装取得联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敌军,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他的计划周全详尽,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极具可行性和前瞻性。
然而,司马睿对北伐心存重重顾虑。他刚刚建立东晋政权,根基还十分不稳,内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他担心北伐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刚刚建立的东晋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稳定。同时,他也忌惮祖逖北伐成功后势力过于强大,功高震主,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因此,他虽然没有直接拒绝祖逖的请求,但态度十分敷衍,只是给予了他少量的物资支持,让他自行招募军队,实际上是对北伐并不抱太大希望,也不想过多投入。
祖逖并没有因为司马睿的冷淡态度和有限支持而退缩。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是实现自己多年抱负、拯救北方百姓的唯一希望,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险阻,他都要奋力一搏。于是,他怀着坚定的信念,前往京口,开始了艰难的招募士兵之旅。他凭借自身在民间积累的威望与非凡的人格魅力,四处奔走宣传北伐的意义与目的。他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和号召力,每一句话都仿佛能直击人们的内心深处,点燃他们心中的爱国之火。许多有志之士深受鼓舞,纷纷慕名前来投奔他。他们中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渴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有饱读诗书的文人,希望用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