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有担当的性格,也为他日后领导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西晋末年的社会乱象
西晋末年的政治,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朝堂上,大臣们分成各个派别,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互相勾结、互相倾轧,今天你弹劾我,明天我陷害你。为了能在这场权力游戏中胜出,他们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贪污受贿成了家常便饭。
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位的官员,一上任就想着如何捞回自己的“投资”。他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百姓征收各种莫名其妙的税费。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而那些官员们呢,却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整天花天酒地,歌舞升平,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
经济上,土地兼并的问题十分严重。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少数豪门大族手中,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权势,不断吞并农民的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只能被迫成为地主的佃户,遭受更加残酷的剥削。除了要缴纳高额的地租,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官府一旦有什么工程要建设,就会征调大量的农民去服劳役。这些农民在服劳役的过程中,不仅要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还经常拿不到应有的报酬,很多人甚至累死在工地上。
在民族关系方面,西晋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充满了歧视和压迫。他们认为少数民族是低等民族,对少数民族实行各种不公平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地位,不能担任重要官职;在经济上,还要遭受比汉族百姓更重的剥削。这种歧视和压迫,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的怨恨越来越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反抗。
三、流民潮的形成与困境
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这使得大量的百姓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成为流民。首先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旱灾、水灾、蝗灾等交替肆虐。旱灾一来,土地干裂,庄稼根本无法生长;水灾又会冲毁房屋和农田,让农民们失去住所和赖以生存的土地;蝗灾更是可怕,铺天盖地的蝗虫飞过,庄稼瞬间就被啃食得精光。
在自然灾害的打击下,百姓们已经生活得十分艰难。然而,西晋官府不仅没有给予任何帮助,反而还继续征收繁重的赋税。百姓们实在无法承受,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寻找能够生存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流民在迁徙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很多人在半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