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罪将曹爽及其亲信全部诛杀,夷灭三族。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为司马炎代魏称帝奠定了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六、篡权的后续影响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在曹魏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他们继续清除异己,凡是对司马氏不满或可能威胁到他们权力的人,都被一一铲除。曹魏政权中的许多忠臣良将,如夏侯玄、李丰等,都惨遭杀害。夏侯玄是曹魏宗室的重要成员,他才华出众,在朝中威望颇高。李丰则是朝中大臣,对司马氏的专权十分不满。他们企图推翻司马氏的统治,恢复曹魏政权的权力,但计划泄露,被司马师残酷镇压。
司马师在掌权后,废掉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皇帝,试图反抗司马氏的统治。他曾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表达了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公元260年,曹髦率领宫中侍卫和奴仆,试图讨伐司马昭,但最终被司马昭的部下成济所杀。司马昭又立曹奂为帝,此时的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完全处于司马氏的控制之下。
司马懿篡权对曹魏政权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曹魏宗室的势力被彻底削弱,朝廷中的官员大多都依附于司马氏。人才流失严重,许多有识之士对司马氏的专权不满,纷纷离开朝廷,导致曹魏政权的人才储备出现断层。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百姓对司马氏的统治感到不满,各地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被司马氏镇压,但却反映出了社会的不稳定。
司马懿篡权这一事件对三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曹魏政权的衰落和司马氏的崛起,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司马炎在公元265年正式代魏称帝,建立了西晋,并在公元280年灭掉东吴,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司马懿篡权的过程也为后世政治斗争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展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他的隐忍、谋略和决断力,成为了后人研究和借鉴的对象。同时,他篡权的行为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忠诚和道德的思考,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