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对是否入川犹豫不决时,庞统向他进言:“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庞统的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荆州的困境和益州的优势,坚定了刘备入川的决心。
内部讨论与权衡
刘备虽然有了入川的想法,但这毕竟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关系到整个集团的生死存亡。因此,他召集了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等重要将领和谋士,共同商讨此事。
在讨论中,众人的意见并不统一。关羽、张飞等人对入川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刘备入川后,荆州会陷入危险之中。曹操和孙权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若刘备率领大军入川,荆州的防守力量必然会减弱,一旦曹操或孙权趁机进攻,荆州将难以保全。
而诸葛亮和庞统则力主入川。他们认为,荆州虽然重要,但面临的压力太大,难以长期坚守。而且,入川并非意味着放弃荆州,只要合理安排防守力量,荆州仍然可以保住。相反,益州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若能占据益州,就可以为刘备集团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刘备在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入川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这也是一个实现自己抱负的绝佳机会。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刘备最终决定采纳诸葛亮和庞统的建议,率领大军入川。
三、入川过程
初期友好假象
公元211年,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以及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益州进发。刘璋得知刘备前来,亲自出城相迎,并给予了他丰厚的物资支持。在欢迎宴会上,刘璋对刘备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信任,他希望刘备能够尽快帮助他击败张鲁,解除益州的危机。
刘备表面上对刘璋恭顺有加,言辞谦卑,不断表达自己对刘璋的感激之情。他还向刘璋保证,一定会竭尽全力对抗张鲁,不辜负刘璋的信任。然而,在刘备的内心深处,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他一边接受着刘璋的馈赠,一边暗中观察着益州的地形和军事部署,为日后的行动做准备。
在这段时间里,刘备与刘璋的关系看似十分融洽,但实际上,双方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刘璋希望刘备能够为他所用,而刘备则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夺取益州。
矛盾激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与刘璋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首先,刘备在益州停留了很长时间,却迟迟没有出兵攻打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