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理想化的设想罢了。在现实中,更多人只顾自身利益,从未想过为巩固大局而牺牲小我,更未意识到身为朝廷官员应肩负的担当与责任。
“账面上,衙门竟倒欠三千四百六十八两,其中包含官吏俸禄、县衙、监狱、仓库等公廨建筑的维护开支。
另外,主要开销还是昔日衙门征集民兵时的花费,单是购置兵器,每年便需四五百两,每五十个民壮一年的花销也有数百两左右,这数目可着实不小啊……”
法昭临不禁惊叹连连。虽说她阅历丰富,但这般近距离接触此类事务,还是头一遭,着实让她大开眼界,既深感新奇,又对一个小县城的繁杂开销感到震惊,原来小县城的事务竟也如此复杂,并不比大城简单。
“怎会有如此之多?”苏尚对此数目心存疑虑。她出身苏府,父亲乃是苏老爷子,自己在算账、经商方面本就有些根基,比起法昭临,更胜一筹。
这日,法昭临最大的功劳便是迅速将各项条款与债务来源标注罗列清楚。从对方姓氏、与相公的交情以及行事作风等方面判断,苏尚推测法昭临极有可能来自法家。
至于对方为何相助,苏尚并不在意。朝堂之事向来错综复杂,但就当下情形而言,她并不认为自己会沦为党争的牺牲品。
见苏尚不信,法昭临对她多了几分敬重。
本以为苏家大小姐只是徒有其表,没想到她确有做事的心思。法昭临微微一笑,将桌上宣纸展示出来,解释道:“实则没这么多,这是账面上的数字。早年衙门曾组织民兵对抗贼匪,只是剿匪一事,向来吃力不讨好,还会有人丧命,朝廷又无援助,结果可想而知。至于其他建筑修缮、工事之类,自银库没钱后,便都已停工,根本欠不了这么多。”
“那实际上衙门究竟欠了多少钱?”苏尚拿过宣纸,仔细端详了几眼。她的想法与法昭临相近,在法昭临到来之前,她便算过一笔账,觉得欠款应不会多达三千两,当务之急是要将款项明确清楚。
“大概一千两上下,不过要知晓真实情况,还需找当年掌管银库的库使以及债主们核实印证。”
法昭临认真回应,随后又补充道,“依我看,当年负责记账之人,如今大多可能已不在人世,这些账目混乱不堪,还与不还,真有那么重要吗?”
法家用律法约束天下,却从未以律法约束皇权的行使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这个问题摆在苏尚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