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认为是错的。
比如最着名的伽利略的实验“两个小球同时落地”。
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为人类科学发展立了许多可以逾越的“标杆”。牛顿的经典力学不是一度认为“不可逾越”而最终也被逾越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亚里亚多德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包括古代人类一些“胡思乱想”也是有贡献的,就是早早地为科学的发展立了一个“标杆”。
想到了“标杆”,冀罗又想到了一位科学家—达尔文。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1831年他乘坐英国海军的“小猎犬号”舰环球考察。这次考察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生物学界。《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宣告了生物进化论的奠基。
冀罗想到,生物需要适应自然界的条件,所以生物需要不断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
然而一块石头也需要适应才能存在,它为什么不进化呢?
这当然与生物最初诞生的特质有关,石头不具备生物进化的特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生物具有进化的特质而石头不具有呢?是不是说一种物质(生命当然也是一种物质)从它诞生以来就决定了它的未来和命运呢?
而生命的未来和命运又是什么呢?而生命的终极形态和宇宙的终极形态又有什么关系呢?
冀罗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
冀罗又想到了他做的那个梦,那个从未来回到过去的梦,那个梦是如此的清晰,以至于让他感得就是刚刚发生的一样。而梦中的“思考”让他觉得这个梦并不荒唐。
“不管怎样,我要做现实版的‘亚里士多德’”冀罗自言自语道。
几个月以后,理论物理学家冀罗的《反向逻辑—物理学的终结也是物理学的开始》发表了。
在论文发表后的科学界,犹如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一部分科学家对冀罗的《反向逻辑—物理学的终结也是物理学的开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入探讨的热情。
他们认为冀罗的观点新颖且大胆,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这些科学家们仔细研读论文中的每一个论点和论据,在学术研讨会上积极交流对其中概念和逻辑的理解,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别样的曙光,期望能借此开拓出物理学新的领域和方向。
他们赞赏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