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而已,
王氏觉得也没有多远,平日里赶集,还要挑着担子走呢,她们都已经习惯了。
王氏没办法,只得依她,回屋取了压箱底的一串铜钱,坐驴车过去一人要交3个铜板,抱在手里的孩子不收钱,
但是车轮以下的要交1枚,身高超过车轮的孩子交两枚。
如今她们虽然有钱了,但是以前的习惯还在,能省还是想省。
李传真身上的银锭被他用剪刀提前绞成十来个碎银,方便一会儿去集市上换钱。
王氏说因为山上常有富商贵人前来游玩,所以那边集市是有个小的钱庄的,
小额的钱一般都能换取,如果是大额的就得去县城里换才行了。
几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大箩筐,商量着一会儿先去钱庄多换些铜钱,银子在村里并不方便使用。
神羊村口的大榕树下是个集结点,大家做什么事都喜欢到这儿集合。
李传真一家赶到树下时,已经有村民坐在了骡车上,等人到齐了就一起出发。
村里只有三辆车,两辆坐人,一辆载物。一辆骡车可坐十人。
神羊村的村民多数会打猎,生活的并不差。隔三差五坐骡车还是坐的起的。
来的早的就坐车,来的晚的就走路。反正也不是特别远。
有村民好奇的看着李家人,王氏一向是不坐车的,
“李家大娘子,今日来的如此早,是要坐车吗?”一位大婶问道。
王氏笑着说:“要的,我家小郎身上的伤还未好全,走不得远路。”
那婶子点点头,道:“你家小郎看着就身子骨柔弱,此番遭了大罪,
要好生养着,怎的还要出门?”
周氏接话道:“小娃娃闲不住,非要吵着出门耍耍,好不容易求神拜佛的才把他寻回来,只想让他高兴就好,其他的不管了。”
“还是要看顾好小郎,不能由着他的性子乱来......”周氏和那婶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王氏干活利索,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只是人情往来,待人接物上稍稍差了一些,相比之下周氏更加能说会道。
周氏两个闺女,大女儿沉默寡言,反倒是小女儿婉玉更像她些,活泼机灵,嘴碎话多。
周氏带她出门,总要管上她的嘴。
没多久,村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村民们这次带的货物和以往相比少了许多,
因为从几个月前开始,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