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嚣张跋扈,在绥河市已是臭名昭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势力之广,手段之狠,使得整个城市仿佛都被他的阴影所笼罩,无人敢于触及他的利益,更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
即便是面对如此明显的不公与暴行,那些本应维护正义的机构与人员,也选择了沉默与退缩,仿佛一切都已经被默许与纵容。
父子俩的遭遇,更是将这个黑暗的现实推向了极致。单单是治疗费用,就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八万多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为了支付这笔费用,他们不得不忍痛卖掉了唯一的房子,原本温馨的家,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和无尽的回忆。债务如潮水般涌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生活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孩子的命运也因此被彻底改变。原本应该在学校里接受良好教育,追逐梦想的年纪,却因为这场飞来横祸,不得不放弃学业,躲到了外地姥姥家的所在城市一个小饭店里打工。
一家人为了讨回公道,踏上了艰难的上诉之路。他们满怀希望地前往省城,希望能有更高一级的机构为他们主持公道。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支持,反而被当地相关部门以各种理由抓了回来。
更令人心痛的是,孩子的母亲在这一过程中被无辜拘留了十天。她无助地哭泣着,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不解和绝望。
这十天里,她不仅失去了自由,还遭到多次毒打。
这一家人的遭遇,也引得一名拘留所干警同情,偷偷告诉她,出去以后别再本省告他们了,你告不赢的,找个明白人,多打印几份材料,直接去京城吧……
于是,出了拘留所后,女人私下里找了一个当老师的亲属,帮助写了一份控诉信,又花钱打印了几份,安顿好婆婆和丈夫,带着七十多岁的公公就来到了京城。
公公腿脚本就不好,还有哮喘病,俩人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京城,并且找到了“国家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室接待处大厅”(真实的这个单位名字不这么叫,但是为了能够符合平台的要求,姑且这么称呼吧,大家都懂得!)还认识了一个滨城的一个退休干部,也是来反映当地主要领导的问题的,还没说上几句话呢,就见来了好几个滨城的干警和便装工作人员,把那名干部给抓走了,吓得爷俩,昨天在附近躲了一天。
然而,此刻的她们已然囊中羞涩,所剩无几的钱财让两人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一味地躲避显然并非长久之计,但除此之外,她们似乎也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