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冯瑞科提供的翻译好的,都是经过未来无数学者精心研究的教材,循序渐进;
对于他们这些有大量知识的储备的人,学习起来不要太简单;
这不,很快就有了成果;
经过李善兰的邀请,大科学家徐寿来到蓝田后,很快就被物理书上的各种知识吸引;
在原历史上,徐寿在满清那种科学荒漠上,不久就会建造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
他在看到内燃机的原理后,很快舍弃原来蒸汽机的学习研究,投入其中;
在冯瑞科创建的大量机械工厂,已经初步有了工业基础;
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徐寿很快就仿制出第一台内燃机;
冯瑞科听到消息后,很快来到徐寿在机械工厂的研发办公室,兴奋的问道:
“徐先生,你真的成功啦!”
冯瑞科非常兴奋,虽然他前世是理科生,高中知识让他知道内燃机的原理、也有飞船外挂般的生产能力;
但是对于详细实操,他是真不懂,也就是传说中的嘴炮;
他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研发,只能交给这些大才;
徐寿四十多岁,脸庞精瘦,身着短衫,依然留着长长的辫子:
“殿下,还不算成功;只是根据您提供的书籍,暂时依样画葫,建造出来一个样品;”
“真正成品,还需要经过各种实验,不断完善修改!”
他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谦逊,也具备科学家觉有的严谨和探索精神;
对于这个时代,四十多岁已算接近晚年,但仍初心不改;
“先生,给我介绍一下!”冯瑞科来到这台创造历史的机械前面,对着徐寿说道;
“殿下,按照你提供书籍上的分类,这台应该是最简单的往复活塞式、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采用火焰点火;”
徐寿对于这台机器,其实心底也是很得意的,像是他的儿子一般,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
“安装蒸汽机马力计算标准,应该已有五六马力;若能解决气密性和点火问题,还能得到很大提升。”
冯瑞科听闻后,眼冒精光,再提升一倍,体积再小点,那不就是摩托车发动机了嘛;
嗯,有搞头!
“徐先生有没有考虑过用电点火,或者用柴油压缩能自燃。”冯瑞科信口说了一句,他虽不知道发动机的详细装置,但对于一些常识还是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