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人左右,分为三大军团长统领;
巴伐利亚王国、萨克森王国、符腾堡王国各一个,以及巴登、黑森等大公国联合组成一个,军队合计十万不到。
此次德奥战争;
除了防守东线、西线的第一、第三军团外;
元帅腓特烈·卡尔亲率第二军团20万大军,并节制各王国、公国军队,总计不到三十万进攻奥匈帝国。
这十年向大夏帝国学习削弱政策,现在德意志联邦帝国内,组成如下:
普鲁士王国,占帝国65%的领土和人口,实际控制帝国政策。
巴伐利亚王国,属于第二大邦国,保留独立军队、邮政和外交部分权力。
其余各邦,只能保留内政、教育等自治权,但军事、外交、关税由帝国中央统一管理。
“小维克多,东方有句俗语,为将者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要冷静!”
血王子抬头看向这个侄子,未来可能继位德意志皇帝,语气严厉。
“国家总方略自有毛奇总参谋长思考,作为前线部队,只需完成总参谋长制定作战目标即可!”
这是卡尔这二十年总结的经验,战场上一往无前,擅长攻克大型要塞和消灭对方野战主力。
这一战;
奥匈帝国军队数量如下:
直属中央政府,由皇帝统帅,的主力部队约30万。
奥地利地方军约5万;
匈牙利地方军约10万。
组成非常复杂,导致军队不能凝聚成一股绳。
奥匈帝国
匈牙利;
自从被吞并后,就陷入了强权统治之中,他们在奥地利人统治下;
人权地位低下,受到歧视,两族人民之间的矛盾激烈,几乎不可调和。
匈牙利人数次揭竿而起,公然反对奥地利的残暴统治,都被镇压下去。
为了解决这个隐患;
奥地利统治阶层找到匈牙利贵族,希望通过谈判、提高匈牙利人地位,以安抚他们的情绪,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的起义。
匈牙利贵族抓住机会,提出建设“二元帝国”的要求。
所谓的二元帝国;
就是在同一个君主的统治之下,衍生出两个国家的治理模式。
两国之间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连军队都能有一部分地方军。
此时的奥地利,已经不再拥有大量德意志人作为倚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