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也纷纷设坛祈雨,开仓放粮。说来也怪,其他各县在效仿之后,也都陆续迎来了降雨。
如今,济南府各县旱情均已得到缓解,百姓们都对陛下感恩戴德,对修俊臣等县令也是称赞有加。”
杨起听后,龙颜大悦,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说道:“好,好啊!这修俊臣及各县县令能如此心系百姓,实乃我大秦之幸,百姓之福。”
杨起摆了摆手,说道:“朕问你,这修俊臣可有什么诉求?”
纪纲想了想,说道:“陛下,据臣了解,修俊臣并未提出任何诉求。他只希望能继续为百姓谋福祉,守护一方平安。”
杨起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淡泊名利,实属难得。朕决定,升修俊臣为济南府知府,同时对其他效仿的各县县令也予以嘉奖。”
纪纲连忙说道:“陛下圣明。有陛下如此贤明的君主,我朝定能繁荣昌盛,百姓定能安居乐业。”
杨起微笑着说道:“这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朕身为天子,自当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此次济南府旱情缓解,是百姓之幸,也是我朝之幸。朕希望各级官员都能以修俊臣等人为榜样,心系百姓,恪尽职守。”
纪纲恭敬地说道:“陛下教诲,臣定当铭记于心。臣回去后,定会将陛下的旨意传达下去。”
杨起挥了挥手,说道:“去吧,好好办差。”
纪纲再次行礼,说道:“臣告退。”然后起身,转身退出了勤政殿。
杨起重新坐回御案后,拿起朱笔,在纸上写下了对修俊臣等人的嘉奖旨意。他望着窗外,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旱情的缓解,不仅让百姓们度过了难关,也让他看到了官员们的担当和百姓们的团结。
他十分清楚,只有君臣一心,百姓团结,才能让这天下长治久安,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
杨起在勤政殿听了纪纲关于山东济南府旱情缓解的汇报后,龙颜大悦。
处理完政务,天色渐晚,他来到了放置着各宫妃嫔名牌的桌前。
那些翻扑着的精致的名牌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光,他的目光在上面缓缓扫过,最终,目光定在左边第二排第三个名牌上,
他伸出手,轻轻拿起那枚名牌,翻转过来,上面写着淑妃荀氏四字。
杨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在他的印象里,淑妃荀氏入宫快两年了,自己忙于政务,一直没有一亲芳泽。
“来人,摆驾翠柳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