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起皱紧了眉头,心中十分忧虑。
江南地区是朝廷的赋税重地,每年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
如今遭遇如此严重的灾害,不仅会影响百姓的生活,还会对朝廷的财政收入造成巨大的冲击。
他沉思片刻,说道:“传朕旨意,即刻派遣工部练九安、大理寺贾芸、锦衣卫徐涛前往江南,负责组织人力物力抢修堤坝,疏通河道,安置受灾百姓。
同时,户部拨出专款,用于赈济灾民,发放粮食和衣物,任何人敢碰这些款项,定斩不饶!”
纪纲领命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安排。”说完,他便匆匆退出了殿内。
然而,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没过几天,又有消息传来,北方的山西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由于长时间没有降雨,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为了寻找水源,不得不长途跋涉,许多人因为缺水而生病死亡。
杨起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更加沉重。他深知,旱灾和洪涝灾害同时发生,将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他立刻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商议应对之策。
在朝堂上,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大臣建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有的大臣建议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还有的大臣建议兴修水利,改善北方的灌溉条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旱灾。
杨起认真听取了大臣们的建议,然后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次天灾,乃是上天对朕的警示。
朕决定,一方面开仓放粮,赈济江南和山西的灾民;另一方面,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让百姓们能够休养生息。
同时,工部要尽快制定兴修水利的方案,改善北方的灌溉条件。朕相信,只要我们君臣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
三月十二
工部从事练九安、大理寺评事贾芸,在锦衣卫千户徐涛带领的一千锦衣卫护卫下,快马加鞭地朝着江南灾区赶去。
练九安骑在马上,一脸的兴奋与急切,时不时地催促着身边的人:“快些,再快些!那些受灾的百姓还等着咱们去救呢!”
他身着一袭蓝色官服,束着黑色腰带,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
他性格活泼开朗,一路上嘴里就没停过,一会儿跟身边的锦衣卫打趣,一会儿又跟贾芸讨论着到了江南之后该如何开展救灾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