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着七处祭坛的作物,在风中展翅欲飞,像在给土地拜年。
小年的银镯子在打制农具时不再发烫,活动的那颗星安稳地嵌在北斗七星的连线里,像找到了永恒的位置。阿镜说这是“印记的圆满”,血契的痕迹虽然还在,却已经变成了丰收的证明,像枚刻在生命里的勋章。
铜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来打铜器的人大多带着新的期盼——有准备播种的农夫,要打个聚谷仓形状的铜犁,说要带着灵气耕耘土地;有刚收获的农户,要打个谷穗形状的铜仓,说希望粮食永远吃不完;还有个教书先生,要打个北斗七星形状的铜镇纸,镇纸的底座刻着七处祭坛的作物,说要让学生们知道,所有的收获都来自辛勤的耕耘。
小年总会在铜器上刻上细小的谷穗纹路,像给每个物件都装上了个小小的丰收符。阿镜的罗盘被摆在了铺子最显眼的位置,指针永远指向红泥坳的方向,像在告诉每个来这里的人,无论走多远,总有片土地在等着他们收获。
冬至那天,七处祭坛的守护者们又聚在了红泥坳,带来了各自的丰收成果——鹰嘴崖的小米、落雁坡的燕麦、断云涧的莲子……倒在镇魂碑前的铜鼎里,混合成一种五颜六色的谷物,堆成个小小的山,像把整个秋天都装在了里面。
“以前总觉得守护是种负担,”戴草帽的老人喝着谷酒,酒液里映着灵谷的影子,“现在才明白,是这些聚谷的装置让我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像春种秋收,慢慢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样子。”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聚谷仓同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像在给这句话画上圆满的句号。
夕阳西下时,所有人都站起来,往麦田走去,那里的冬小麦已经出苗,绿油油的,像片铺在雪地上的绿毯。孩子们在地里奔跑,手里举着聚谷仓模型,笑声像铜铃一样清脆,惊起了几只在麦田里觅食的麻雀,它们展翅飞向天空,翅膀上的夕阳像给雪地镀了层金,像个永远不会落幕的黄昏。
小年和阿镜站在镇魂碑前,看着夕阳给碑上的“丰”字镀上金边,看着灵谷的幼苗在雪地里泛着绿光,像在给土地盖上希望的印章。远处的七处祭坛传来谷物滚动的“哗啦啦”声,像无数个聚谷仓在同时储粮,与红泥坳的炊烟呼应,像首永远唱不完的丰收歌。
“你看,”阿镜的手指着天空,晚霞组成了个巨大的三足鸟形状,正在向红泥坳飞来,“它们也在庆祝丰收呢,用翅膀丈量着土地,用鸣叫唱和着时光。”
小年的银镯子在夕阳中闪着微光,活动的那颗星与天空的星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