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安的手指沾着汁液,阳阳的掌心缠着护腕,两只手在图纸上比划着,像在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网。
“这组镜头要当纪录片的开篇!”吴邪举着相机喊,“标题就叫‘泥土里的密码’!你看这麦苗的纹路,配着基因链的图谱,简直是穿越千年的对话!”
他小侄子已经长成个挺拔的青年,背着画板坐在麦田边,画布上的麦苗间画着几个小人:“凤凰叔叔蹲在田埂上,麒麟叔叔扛着木耙,念安姐举着玻璃皿,阳阳哥捧着荠菜团子,风把他们的影子吹得好长,像株连根的老麦子。”
李铁柱的双胞胎穿着西装,系着同色系的领带,手里拿着“国家非遗传承基地”的铜牌,红底金字,是请书法协会的老先生写的,墨色里透着光泽,像浸过桐油。
“叔,铜牌挂在院门上方了,”哥哥指着门口的方向,“比原来的‘吴山居’木牌高半尺,显得更气派——但孩子们说,还是您的木耙更有分量。”
那把木耙现在靠在正厅的墙角,是阳阳的爸爸给修的,还在柄上包了层铜皮,铜绿里透着暗红,像浸过岁月的酒。
“说起来,”弟弟看着张起灵,眼里带着感慨,“那个像您的孩子,现在是国家队的队长了,上次世锦赛夺冠后,对着镜头说‘我师爷教我,麦苗长得再高,根也得扎在土里——这就是中国摔跤的底气’。”
张起灵从竹篮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蒲公英和薄荷:“泡水喝,败火。”他顿了顿,往念安手里塞了包,“实验室熬夜用得上。”
中午的饭摆在凉棚下,荠菜团子的香,全麦面包的粗,还有李铁柱媳妇送来的豌豆苗豆腐汤,混着空气里的麦香,像把整个春天的鲜都装进了胃里。念安给张起灵夹着去了皮的豆腐,阳阳则把面包上的芝麻抖匀了递给吴畏——他知道吴畏牙口不好,特意让烤得更软些。
“屋顶的麦子下周播种,”念安喝着汤,眼睛亮晶晶的,“我设计了自动灌溉系统,用的是院子里的井水,阳阳说这叫‘循环经济’,比实验室的纯水更有营养。”
“我训练的场馆旁边也种了片麦子,”阳阳接过话头,嘴角带着笑意,“让队员们每天晨跑时看一眼,知道再厉害的技巧,也得从‘站稳’开始——就像麦苗,先扎根,再长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午,众人一起装灌溉系统。阳阳指挥着小队员们固定水管,念安则调试着传感器,吴畏在旁边递扳手,张起灵负责扶着梯子,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