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棂,最后定格在张起灵扫花的背影上:“这组镜头要当纪录片的终章!标题就叫‘桂香里的传承’!你看这光影,这动静——扫地的老人,欢呼的孩子,飘落的桂花,简直是时光在跳舞!”
他小侄子已经长成青年,穿着件印着吴山居的T恤,背着相机给桂花树拍照:“老师说我的摄影作品能参展了,主题就叫‘永恒的院子’,主角是麒麟爷爷和凤凰爷爷,背景永远有正在生长的东西——春天的麦苗,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
霍秀秀和小花提着食盒进来,里面是刚蒸的桂花米糕,用的还是阳阳爸做的老模具,凤凰的尾羽上特意加了几粒桂花,蒸出来像拖着串金珠。“我妈说这糕得用井水蒸,”霍秀秀给吴畏递了块,“甜得润喉,不像外面卖的,齁得慌。”
念安举着米糕跑向正在整理铺盖的小队员,阳阳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瓶念安配的薄荷水:“慢点跑,别噎着——喝这个顺顺。”他把水递给个最小的队员,那孩子长得虎头虎脑,接过水时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引得众人发笑。
李铁柱的双胞胎穿着中山装,手里拿着“非遗传承基地”的铜牌,边角包着铜皮,是阳阳的爸爸新做的:“叔,这牌子要挂在‘守稳’木牌旁边,用您当年教我们的铜钉钉——说这样能把‘稳’字钉进土里。”
铜钉现在放在厨房的抽屉里,锈迹斑斑的钉帽上刻着个极小的“麟”字,是很多年前张起灵用刀尖刻的,那时他们还在长白山,以为日子会永远停留在风雪里。
“说起来,”弟弟看着张起灵,眼里的敬意比当年更深,“那个像您的孩子,现在是国家队的主力了,昨天跟我视频,说每次比赛前都要摸口袋里的麒麟护身符——是念安给您绣的那个的仿品,针脚都一样。”
张起灵从柜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桂花和薄荷:“泡茶喝,醒神。”他顿了顿,指了指凉棚下的石桌,“晚上让他来,教他泡桂花茶。”
晚饭摆在桂花树下,阳阳妈做的桂花鱼,霍秀秀带来的糯米藕,还有小队员们抢着剥的莲子,混着空气里的甜香,像把整个秋天的暖都盛在了碗里。念安给张起灵挑出鱼刺,阳阳则把米糕上的红枣挖出来——他知道吴畏牙口不好,特意让厨房蒸得更软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植物课第一讲是‘桂花的基因与摔跤的力道’,”念安喝着汤,眼睛亮得像沾了露水的桂花,“我把桂花花瓣的韧性和‘缠丝劲’的原理画在了一起,阳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