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六年初,北京政府风雨飘摇。
许北昌在直奉两派的联合声讨下被迫下野,出国去了。
东北在平定了叛乱后,宣布与北京政府断绝一切行政关系,张大帅以上将军之名主持东三省军政事务,扩充军备,休养生息。
革命人士在北京开展了多次游行,揭露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恶行,喊出“出定中原”,“使南北革命势力联合,会师武汉促成革命的成功”的宣言。
一时间满城风雨。
没两个月后,日本军舰在天津大沽口炮轰中国驻军,蓄意践踏中国主权,驻军开炮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
日方却以此为由,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
革命人士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帝示威大会,会后行至萧奉义的执政府门口,遭到了卫兵残忍的开枪射杀。
萧奉义当时并不在京中,得知消息后明令抚恤死者,医治伤者,却依旧抵挡不住民怨纷纷,引咎辞职。
萧奉义下野后,淮系彻底分崩离析,稍有势力的部下自立门户,不念旧情。
张景逸借此机会入关,成为了北京政府新的首脑,但实际上北洋政府早已名存实亡,各方势力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汉城内,也是局势紧张。
杨世彦和杨铭煜依旧是尖锐对立,明争暗斗不断,但二人都没有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革命思想如同雨后春笋,萌芽后疯狂生长,革命党以民为先,统一中国的思想深受百姓的认可和推崇。
傅晚晴借机为民众发声,收获了许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直至一九二六年,七月。
两党联合,誓师北伐。
十万北伐军浩浩荡荡北上,为消灭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统一全中国而进行的北伐战争彻底爆发。
汉城处在北伐军北上的第一道关卡。
汉城杨家的地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城五镇,势力范围直插中原,北伐军花了大半个月才摸到了汉城的边缘。
北伐军的北上的脚步放缓了,面对严阵以待的汉城镇北军精锐,北伐军没有选择硬攻,而是避其锋芒。
汉城如今是内忧外患。
城外是北伐军的大军压阵,不容小觑。
北伐军的宗旨更能让民众接受,渐渐的,城中有起了风言风语,随后而来的便是山呼海啸的动乱。
杨显嵩不想出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