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逻辑。
\n
虽然这句话本来是用来抱怨,说大家都是王的臣子,你不能偏让我一个人劳作,不能偏宠信其他臣子。
\n
说天下都是王的土地,你不能光把好东西都给一个地方,你要一碗水端平啊。
\n
但这也正好说明,天下都属于王,已经是共识了。
\n
到了西汉,又形成了更加具象化的另一种说辞,“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n
东汉又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n
因为有了君臣宗藩体系,所以天朝皇帝要先问一嘴,你这个蛮夷服不服我,不服那就可以打。
\n
在这种话语体系中,天朝皇帝拥有无限宣称。
\n
臣子如果反对战争,最多是用劳民伤财,甚至于是打不过,不值得打,这样去劝阻。
\n
没有人会认为,皇帝没有资格开疆拓土、征服蛮夷。
\n
这个皇帝的无限宣称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大一统的推手。
\n
只要多个人都称王称帝了,那相互之间就必须争斗,理论上没有共存的可能,除非其中一方主动称臣。
\n
只不过,这种过于宽泛的宣称,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
\n
但大明现在的情况,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武官还是文官,都倾向于开疆拓土。
\n
武官能得战功能封爵,甚至能够裂土封藩建国。
\n
文官系统能有更多的官职缺额,多一个省就有一组三四衙门,一堆官职可以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