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上三皇同盟的走向来看,此时德国和俄国签订的应当是共同防御条约一类的协定。
\n
而之前也提到过,已经变成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在外交政策上是不断向德国靠近的。
\n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普鲁士赢得德意志争霸之后,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成了不可阻挡的巨无霸。
\n
奥匈帝国与其去和德意志帝国竞争,倒不如将目光放到东南欧,在巴尔干半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n
德俄之间的军事协约最着急的不是英法,而是奥匈帝国。
\n
虽然奥匈帝国也有西班牙作为盟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西班牙的实力也不是太过强大,在巴尔干地区的争霸上无法帮助奥匈帝国。
\n
奥匈帝国需要德国这样的强大盟友,至少也要阻止德国和俄国的继续走近,维持现有巴尔干的局势才能满足奥匈帝国的需求。
\n
此时奥匈帝国和俄国的矛盾还没有那么激烈,毕竟双方盯上的地方都属于另一个国家奥斯曼帝国。
\n
在对巴尔干地区问题的处理上,俄国和奥匈帝国都保持着相同的态度,那就是协同解决。
\n
经济危机爆发后不久,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公开访问奥匈帝国。借着这次契机,俄奥两位皇帝正式签署了《兴博隆协定》,这也是两国对于协同解决问题态度的再次肯定。
\n
因为整份协定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在遭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地区和平的时候,协约双方(即俄、奥)应当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
\n
说白了就是两国之间互相妥协,从而应对其他国家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n
俄国在这份协定上主要防备的是英国人,而奥匈帝国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缓和局势,防止奥匈帝国被外交孤立。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