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敢谏
汲黯为人性格直率,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然而,他好学仗义,注重志气节操。在朝中,他常常直言劝谏,屡次触犯汉武帝的面子。当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后,对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都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只是拱手作揖。汉武帝对汲黯的直言敢谏既恼怒又敬畏,常常在汲黯进见时匆忙躲避到帐内。
汲黯还多次在汉武帝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认为他破坏律令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他怒斥张汤说:“天下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汲黯的直言敢谏让他在朝中树立了威望,但也使他树敌众多。
主张和亲,反对征战
汉武帝多次征讨匈奴并取得战绩,但汲黯却主张与胡人和亲而不必兴兵征讨。他认为战争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边患。然而,汉武帝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等人,对汲黯的主张不以为然。汲黯因此更加受到排挤和打压。
三、为民请愿与外调淮阳
为民请愿,冒死直谏
汉武帝征发两万辆车去接运投降的匈奴浑邪王部众,但由于官府无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汉武帝大怒,要杀长安县令。汲黯挺身而出说:“长安县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呢!”汲黯的冒死直谏让汉武帝沉默无言,但事后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外调淮阳,治理有方
后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民间私铸钱币之风盛行,楚地尤其严重。汉武帝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便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起初不愿接受任命,但在汉武帝的强迫下只好领命。他向汉武帝告别时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然而,御史大夫张汤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来迎合主上的心思。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陛下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汲黯到淮阳后治理有方使得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悲剧结局与后世影响
卒于任上,留下遗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