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乱诸事”。汉文帝逐渐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3. 谪居长沙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心中充满了愤懑和不平。他写下了《吊屈原赋》,凭吊同样被贬谪的屈原,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在长沙任上,贾谊并未因贬谪而消沉。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向汉文帝上疏建言。当时,汉文帝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又允许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导致“邓氏钱”和吴钱遍布天下,币制混乱。贾谊在长沙上《谏铸钱疏》,指出私人铸钱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建议文帝下令禁止。然而,这一建议并未被文帝采纳。
贾谊在长沙做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他的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猫头鹰在古时被视为不吉祥之鸟,贾谊因被贬居长沙,心情本就忧郁,如今鵩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他作《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4. 再入宫廷
谪居长沙三年后,汉文帝想念贾谊,便征召他入京。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汉文帝接见了贾谊。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便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文帝听得入迷,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结束后,文帝感慨地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人事已有很大变化。灌婴已死,周勃遭冤狱被赦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事。然而,文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任职所在地更接近朝廷,而且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这也算是对贾谊的一种重视。
5. 政论天下
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虽然身处梁国封地,但仍心系天下大事。他多次上疏陈述政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当时,匈奴强盛,常侵犯汉朝边疆;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因此围绕匈奴侵边、制度疏阔、诸侯王僭越等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淮南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