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打声招呼。
\n
恰好此地近些年来商贸盛行,村中舒姓人家大多组团经商,将本地笔墨纸砚、茶叶木料销往京城,倒是逐渐富裕了起来。加上此地受儒家宗族乡土观念文化影响极大,富人一多,便希望自己的族人乡人中多出一些读书人,今后考了功名,好互相帮衬,于是筹资开办了族学书院。连带着林觉这样的外姓同村也沾了一点光。
\n
于是读书一年,听古一年。
\n
日子清苦,习惯过后,倒也闲适。
\n
只是如今却有了忧愁——
\n
上月家中大伯外出捕鱼,回来便忽染重病,全身生疮,没有多久,便已生命垂危。
\n
原身幼时家贫,母亲被货郎拐走,父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后来跟随村中舒姓人家一同外出行商,倒是多少赚了点辛苦钱,不过这两年天下盗匪贼人横行,说是前年,一次外出过后,一队商人都没再回来。之后便是大伯接替了父亲职责,供养他衣食读书。
\n
甚至自己来时还落了水,亦是这位大伯舍命将他从河中救起。
\n
大伯病倒之后,堂兄去请了周边远近闻名的神医来看,开了方子抓了药,药倒是有用,价钱却也昂贵。
\n
寻常人家托了地方便利,能衣食不愁便是不错了,还能供养一个读书人便已是极限,一个月的药钱,早已掏空了积蓄。
\n
原身父亲留下的钱也用完了。
\n
村中舒姓主家心善,每旬让他去宅中领一小袋米,不至于让村人饿死在家中。
\n
林觉这才刚从舒姓主家宅子里回来。
\n
而按神医所说,慢治顽疾,要想病好,这样的药最少得喝三个月,少说还要十几二十贯钱。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