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抗战初期。
\n
香港作为与欧美各国进行贸易,尤其是军火贸易的关键通道。
\n
主要运输的就是炸弹、飞机零件、机枪、雷管、导火线,炸药、火药,高射炮、防毒面具等这些武器。
\n
就连楚云飞的晋东南炮兵学校需要消耗的训练弹。
\n
不是从广州这边的港口进,就是从香港这边进。
\n
国内在这个时间点上面。
\n
没有了75毫米火炮炮弹的自产能力,更不用说就连生产炮弹本身的原材料都需要进口。
\n
如何争取国际观瞻这方面,常凯申实际上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n
虽然尚未进入到对峙时期,还没到苦撑待变的时候。
\n
但是在沁县围歼战、临沂大捷之前。
\n
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上面,实际上并没有几个国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n
苏联、徳国人不用多说。
\n
双方此前利益基本上一致。
\n
至于英、美这种国家完全就是在发战争财。
\n
毕竟国与国之间,利益才是永恒。
\n
随着徳国宣布承认伪满洲国之后。
\n
很多人便主张与徳国人断交,这种呼声也越来越高。
\n
但常凯申力排众议,坚定不同意,认为不管徳国人怎么样,应该不即不离。
\n
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