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倘若皇帝不顾后果,是可以将所有儒臣杀干净,只是代价太大了,可能导致一些连锁反应。
\n
刘洵之所以给徐宁大将军职就是这个用意,徐氏经过一次全面削弱后,已经丧失了成为权臣的土壤,除非刻意向儒法靠拢。
\n
王嗣权势大,可却没有兵,只能管理内政,只要找到足够的理由就可以直接除掉,一点波澜都不会有。
\n
因为他们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任人宰割。
\n
萧望之被释放,但却失去了儒党手中最后的兵权,只有辅政的权力。
\n
王嗣虽然感觉可惜,但也只能认了,因为皇帝这么做合理合规,就是太不顾及情面了。
\n
往后几个月,刘奭逐渐恢复了对其的宠信,给予了大量的辅政之权,赐爵关内侯,他的儿子也被拔擢为散骑中郎将,其位次更是仅次于大将军!
\n
在外界看来,皇帝已经恢复了信任,可王嗣不这么想,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n
因为刘奭虽然荣宠更甚,还封了爵位,可前将军印绶依然没有还给他,也就是说萧望之这个前将军是没有兵权的。
\n
退一万步讲,陛下并不打算赶尽杀绝,可是一个没有兵权只有辅政权的将军,对儒党而言又有什么价值呢?
\n
他们早就不缺少这样东西了,而是真真正正的硬实力!这便是王嗣如此重视萧望之的根本原因,前将军职是儒臣接触兵权的桥梁。
\n
可现在这座桥已经坍塌,再无修复的可能。
\n
元佑七年,石显假传圣旨,在徐宁一路绿灯的情况下,成功调动金吾卫车骑,将前将军府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n
并散步流言,皇帝打算将他赐死。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