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是坏啊。没有焦点,是很散漫的。思考的最高境界,或许是无思吧。
每一个点子都足够让人跑断腿了。不要想太多啦。
嗯,我们不能用书本中的人物或者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作为榜样,因为他们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一种化身,一种凝炼,一种美好的期盼,作为凡人,有许多烦恼,而这些烦恼都被过滤掉了。如果不能深切地体会到事物的两面性,无疑会眼高手低,走火入魔。见贤思齐,思齐和齐,所去甚远,有心了,去做了,就行了,不要太纠结。
就像,对自己要求严格,和达到严格的指标,这两件事其实没啥太大关系,你严格要求,就能变强么?未必。我只知道极端绝对不对,于是要求,就应该是不以极端要求。张弛有度,至于这个度在哪,那就是最难的问题了,自己掌握吧。
别赶鸭子上架。人不是动物。
事物是静态与动态的叠加,是稳态和不断调整的状态叠加,是非线性绕着线性,能总结规律,却不能完全判定。
动静结合说了太多次,不变与变化也说了太多次,下次有这种想法就不说了。
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去复现,那么小偏差积累起来,就看不出原来是什么样子了。唉?基因是这样工作的。所以混乱,就混乱,也挺好。人的一生好像也是这样,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最后就是做了几件事,也许还做得不错。
点睛之笔往往是不同的颜色,用以体现事物的光泽。事物必须通过对照存在,如果有面,必定是两面以上。我们通过新事物的诞生数量与旧事物消亡的数量的差值来看待世界,只看一面,就等于什么都没看。知光知影是好的,只知光或只知影等于无知。
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促进杂草的进化或者改变进化方向。人们发明了除草工具,针对顽固的草根,那么草根就向着散乱的方向进化,一次性除不干净,之前是拔不掉,于是草根向坚固的方向进化,加入新的工具,进化方向改变。或者朝着早熟的方向进化,你以为自己在除草,实际上是在帮杂草撒籽。奇妙。
有的草根即便断裂,接触到草还会长好,那么加上断在土里的那部分,一根草变成了两根。这是永恒的操劳哦。
儿时听过这样的歌谣,深知农业工作者的艰辛。
不过人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对于顽固的杂草,人采取的办法是直接食用,哈哈哈!不用种了,反正到时间就会长出来,直接吃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