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出逃”以后传回来的情报,基本可以判定苏格兰的暴露是一场交易。彼时正值选举换届期,当时的治理表现又不尽人意。在野的人想要抓住机会上位,而执政的又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再加上各个游说团体和一些外部势力的干涉,可以说整个局势乱成一锅粥。
\n
诸伏那段时间也被要求趁着卧底空闲的时期帮忙处理一系列政治竞争问题,他白天得拿着公安的公文帮忙分析可能受袭的地点、找到潜在的安全漏洞,晚上被琴酒的命令叫去执行任务。某天他和波本碰巧在任务结束时遇见,看着两边如出一辙的黑眼圈加郁闷脸,他们都没忍住笑出了声。
\n
虽然是选举,但打击对手更多的方法还是场外手段。今天这个议员在外面奢侈消费,明天那个议员受贿,再不济也给你安个去风俗店消费的帽子,尽量把每一个政敌都拉下水:只要你不够干净,那我脏不脏也没什么所谓。
\n
想要让政敌无法翻身或者就此退出选举并不简单,公安虽然也有内部的站队但派系过于复杂,被查出来反而会牵连到更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政治人物和候选人找到组织这样的黑色势力作为白手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n
“但如果只是涉及选举,那选择把好不容易安插进去的卧底牺牲掉未免也太短视了。一个趁手的工具应该长期控制,不能留出任何可以让其发展的空窗期。”
\n
所以可能的解释便是:组织那长达半个多世纪不知是何的计划与公安甚至更高层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从这一刻起,黑衣组织便从“工具”变为合伙人。既然各自都有想要达成的目的,那么以退为进,待时机成熟再一口气吃掉组织即可。
\n
所以诸伏景光,或者说来自警视厅的卧底就被当成交易的筹码送给了组织。
\n
“……想想组织这个乱子就头大。”伊达航心有余悸地说。搜查一课的加入是很后期的事情,他们几乎是加入的当天就被按着签了至少几十页的保密协议,又立刻收到了比保密协议厚了好几倍的资料。
\n
资料上的各项名单证据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