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么说,以后我们中國电影人想要在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n
巩丽反问了一句。
\n
“可以这么说。”李艺书点了点头,这并非是他自己胡乱猜想,而是有事实证明的。
\n
80-90年代,欧洲三大电影节频繁的颁发大奖给中國电影人,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从今年开始,一直到千禧年,这足足四五年的时间,除了张一谋的《一个都不能少》获奖外,也就只有李按的《理智与情感》拿了柏林的金熊奖。
\n
但这个奖项,今年李按已经提前拿到了。
\n
千禧年以后,中國电影拿奖的概率也变少很多,去掉李按在美国拍的电影,国产电影貌似就《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白日焰火》拿到了柏林跟威尼斯奖。
\n
戛纳就更别提了,除了陈凯哥的那一座金棕榈,就再也没人获得过。
\n
如今李艺书截胡了戛纳金棕榈,未来陈凯哥没了这份独一无二的荣耀,在名气上肯定是不如他的。
\n
“那看来以后我得多拍点商业片了。”
\n
经过这两年李艺书的熏染,巩丽对欧洲三大的滤镜也逐渐散去,得知没法继续再跟前几年一样频繁的获奖,她也失去了继续拍文艺片的心思。
\n
“商业片也没那么好拍的。”
\n
李艺书感慨道:“最近这几年内地电影市场一直都会处于委靡状态,香江那边就更不用说了,我这次来戛纳之前就去了香江,那边现在的情况也很糟糕,宝岛这个重要票仓,开始逐渐的倾向于好莱坞电影。”
\n
“那你还拍《三国赤壁》?”巩丽诧异的看着他。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