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就是李艺书想要在上市之前套现一波钱,坐等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再抄底购买自家集团的股份。
\n
一来一去,赚的可都是巨额的差价,同时还能更好的隐藏股份。
\n
二人简单的寒暄一番,便坐下聊了起来。
\n
大刘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李艺书:“李生,这是我调查到的有关于品海的资料,以前一直以为这小子有商业头脑,现在一看,这小子就是个行骗高手啊!”
\n
李艺书惊讶的看了大刘一眼,接过文件翻了起来,看了几眼,便猛地抬头:“刘总,这些都是真的?”
\n
“是真的!”
\n
边上的大刘点点头,笑道:“没想到金镛聪明一辈子,最后反倒选了个无能之辈来继承《明报》!”
\n
自从1989年5月20号,在《明报》创刊30年的茶话会上,金镛突然宣布辞去社长一职,只保留了明报董事局主席职位,同时还表示自己有了淡出江湖的退休打算。
\n
而当时《明报》的市值约在10亿、盈利约1亿港元的大型报业集团。
\n
金镛要退休了,他儿子跟他又不合,对报业感兴趣的各大富豪们,纷纷出手。
\n
一时引来10多个财团上门洽谈收购金庸所持的股权。
\n
先后有收购专家梁伯韬与出版奇人郑经翰合组的收购拍档、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香江首席财阀李黄瓜、香江首席洋行怡和集团、以及澳籍传媒大王《南华早报》大股东梅铎,另还有日本德间书局老板及其顾问于品海。
\n
但最后,没有一家财团谈妥。
\n
金镛之意,并不在于《明报》售价多少,而是未来的继承人能否将《明报》精神发扬光大。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