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能明白,要不这样,我们将课时费提高到800,回头李老师有什么问题也不用当场回答,回去研究研究再回复也行。”
\n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八路的军工人早就知道了硫酸是化工之母,若要制造高爆炸药,关键在于制取硫酸。
\n
因小鬼子“扫荡”,1939年2月,冀中军区供给部技术研究社(1938年8月在任丘县楼堤村成立)从冀中平原转移到冀西山区的唐县葛公村。在这里,他们用瓶瓶罐罐的“实验室法”制硫酸获得成功。
\n
然而,用工业法批量制造硫酸,绝非易事。制酸设备必须耐酸、抗腐蚀,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根据地,寻找铅和不锈钢材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40年3月,在没有铅室、没有不锈钢材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在完县神南镇用当地盛产的陶土缸试制硫酸成功,创造了“缸塔法”硫酸生产新工艺,实现了重大突破。
\n
1940年6月30日,八路老总得知晋察冀军区能够工业生产硫酸、硝酸后,即刻打电报给当时的司令员表示祝贺:“你们已能自造硫酸、硝酸,这是我们工业建设上一大进步,也是解决工业建设特别是兵工工业建设之主要关键。总部亦曾实验自造硫酸,但未成功。现晋东南硫黄产地为敌占领已无来源,自造不可能,边区产硫黄且已能自造(硫酸),希大量扩充以能供给全华北各工业部门,首先是(兵工)工业部门之需要为目标,在质量方面加强改进……”
\n
1940年5月,经四处勘察,厂址最终选定在比较隐蔽的唐县大岸沟村(王家庄)。7月,大岸沟化学厂正式成立。为了保密,当时化学厂对外称“醋厂”,同年冬,这里被命名为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化学一厂。
\n
建厂初期,该厂只有30多人,在负责人黄某、工务主任臧某和驻厂技师韦某的指导下,他们苦干两个月,用土办法制造了一套多缸连结式的塔式制酸装置及蒸酸装置,称为“缸塔法”制酸,开始边试验边生产。至1940年底,制酸装置逐步趋于完善,硫酸生产步入正轨。每昼夜(当时是三班制)可生产浓度为98%左右的浓硫酸50余斤。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