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无疑是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泰峰书记的眉头瞬间紧皱,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不行啊。吨粮田建设是整个东洪县最亮的一块招牌,是咱们县最拿得出手的成绩。这块招牌不能毁了呀。群众嘛不能只看钱,咱们是挨过饿的,最困难的时候,是吃的国家的救济粮,还是要想着给国家解决粮食问题,也要想着为党和国家分忧。现在是时候为国家粮食生产做贡献了。”
我并未退缩,继续说道:“泰峰书记,农民自己种地,我们也不应该太过执着于百万亩吨粮田建设这块招牌吧?只要群众不欠政府的,剩下的怎么种,那还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吧。”我自然是希望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让他们在土地上创造更多的价值。
听到这些话,李泰峰书记有些无奈地看了我一眼,随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朝阳同志,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粮食,还怎么谈发展?粮食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东洪县有百万亩良田,就应该给国家交够足够的粮食。虽说西瓜挣的钱多一些,但我还是那句话,西瓜不能当饭吃。西瓜种植的规模必须要控制总量,不能超过5万亩,每个乡镇要划分到具体的指标。超过指标的乡镇党政负责同志要给处分。这是我之前定下的铁律,明天国宇同志来到县里,这一点你要给他讲透彻。千万不要搞什么经济作物不切实际的口号了,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有多少地就要产多少庄稼,这是最基本的科学规律。”说完之后,他又补充道:“朝阳同志,5万亩土地拿来种西瓜,这个规模已经很大了呀。再者说了,土地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这就是为什么咱们要管理群众种什么的原因。”
我深吸一口气,坦诚地说道:“泰峰书记,我跟您说句实在话。我完全可以现在答应您,然后下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但我不想欺骗您。土地承包,自负盈亏,放开西瓜种植,让群众靠着西瓜多挣些钱不是坏事情。泰峰书记,远的咱们不说,咱们就说寿光。人家种蔬菜水果,都已经种出了名气,各级领导也是争先恐后地到寿光去考察。寿光的群众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也没见给国家少交粮食。现在坦诚地讲,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问题,靠种粮食是解决不了的。”我试图用实际案例来说服书记,让泰峰书记看到发展经济作物的潜力。
泰峰书记的脸色变得更加严肃,语气也提高了几分:“朝阳同志,你不要以偏概全。我们不说其他地方,就说东洪县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示范县,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