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血脉,但舅疼外甥,姑疼侄子不是空穴来风的,这个沈鹏和自己眉宇间颇为相像。都说外甥随舅,这一点在沈鹏和李显平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两人的眉毛都是卧蚕眉,浓眉大眼;李显平耳垂很大,在这一点上,他的儿子和闺女都不像他,反倒是外甥沈鹏耳垂大。就连李显平的母亲在世时,也抱着沈鹏说,沈鹏打眼一看,和李显平小时候差不多。两人都一脸福相,颇具官样。这种外貌上的相似,似乎也暗示着两人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有着基因里带来的关联。所以,无论是整个李家还是沈家,也就是两人在官场上顺风顺水。沈鹏在官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李显平的期望和家族的荣耀。
李显平看向沈鹏,说:“把你的烟拿过来。”
沈鹏马上从兜里掏出烟,给李显平点上。李显平慢慢摇下窗子,留了一个缝,抽了两口烟后问道:“东洪县修建环城公路的时候,你是副总指挥,主要抓的就是材料和大桥建设吧。”
沈鹏马上说道:“大舅,您知道的,我是分管交通的副县长,这些事我肯定要负责。咱们和交通工程公司签订的合同里,人家只管施工,所有的材料都是县政府根据施工单位的需求进行采办,而且是按照县委书记的意见和县委常委会的纪要来安排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资金。”
沈鹏说的这些,李显平自然清楚。交通工程总公司是他在担任交通局局长时成立的,成立过程极为仓促,可以说是平安县修建高标准公路后,倒逼市里成立的。交通工程总公司成立之后,先后变更了几次管理主体,但最后还是回归交通局管理。公司成立后,全市业务需求巨大,很多工程虽然挂着建筑总公司的名字,但实际上,建筑总公司只是派工程师进行指导,一个工程师管七八个项目都是常事,就是在各地成立项目部或指挥部,从当地招募工人施工。没办法,业务需求实在太大,全市各县都在搞建设,甚至有的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直接就成了项目负责人。李显平内心清楚,在东原乃至全省运动式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不在少数,只是像东洪县问题突出的较为少见。李显平道:“大抓交通三年,在快速发展的建设浪潮中,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混乱以及人才的短缺,导致了各种问题的滋生,而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集中爆发,东洪县甚至只是开了个头啊。小鹏啊,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你现在不清楚这件事的严重性。四座大桥,八九百万的总投资,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不然没办法向群众、向市委、向省委交代。联合调查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