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微积分概率论、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还有编程课c++之类,本来属于他的短板。
\n
但读过大学就知道这些基础学科要求不高,只要不挂科的搞定学分就行。
\n
重点在那些基础的专业课,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栽培学之类,他都津津有味的当成科普书籍来通读。
\n
完全不管教学进度的激发自己学习兴趣去自学。
\n
除了在课堂上偶尔听听还能沾边的进度,下课尽量泡在图书馆开始建立自己的专业阅读规模。
\n
娴熟的把自己要学的知识先像个书柜那样立起来,然后分门别类的往里面“装”知识。
\n
反正不懂就找任课老师询问,完全不按课纲来。
\n
如果发现老师是只会照本宣科的那种教学摸鱼党,就找能够接触到的更高阶教授、副教授甚至导师询问。
\n
不怕自己现在能问的还很浅薄,反正有问题就记录下来,有老师就厚着脸皮有的放矢咨询。
\n
这种学习方法其实已经类似研究生模式,绝对的事半功倍。
\n
起码关于阅读哪些专业著作能够尽快形成学术思维,老师们都很乐于指点干货。
\n
另外也是有意无意的让老师教授们注意到这个“比较特别”的学生。
\n
特别成熟、聪慧,基本都是一点就通。
\n
人情世故、待人接物就更不用说。
\n
25岁,的确也应该是研三以上的年纪了。
\n
不过穿着打扮都灰头土脸的秭小伟,很容易让人忽略年龄问题,只觉得这个学生够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