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大明王朝,能够长期走海运路线,或许大明在萨尔浒的战役之中,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能走海运,没有人愿意走陆路。】
【因为,大明南北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是南方各地会通过运河运来的粮食与物资都会集中地。】
【大明的粮食军械等,基本都是在通州集中之后,再转运至大明京城或者是北方边镇。】
【而,从通州到山海关的陆路,是连接京师与辽东的关键通道,全程约七百里(350公里)。】
【这是大明京畿,连接辽东地区,最固定的路线,也是萨尔浒战役前明军向辽东运输粮草的核心陆路之一。】
【然而,这条路线效率极低,远远无法与海运路线相比,并且这七百里全程,都需征用大量的民夫与骡马。】
【在《明神宗实录》中记载,在这条陆路的运输线上,每石粮食的运输成本高达2至3两白银。】
【2至3两白银,已经相当于,当时大明普通农户半年的收入了。】
【然而,涌州至山海关,这一段路程,还是陆路最好走的一段路程。】
【从山海关至辽阳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四百里(200公里),但实际路线距离,也同样有着700多里的路途。】
【其运输成本,比涌州至山海关还要高。】
【从山海关至辽阳的运输路线,还不是最艰难的。】
【陆路最艰难的路线,便是从辽阳运输至四路大军的前线。】
【如辽阳至沈阳距离是120里(60公里),辽阳至开原城是350里(170公里),辽阳至清河也有着300里(150公里)。】
【而从辽阳至凉马佃堡的距离,则是最远的,超过四百里以上。】
【这还只是在大明军队军事管控的地区之内的运粮,若是战役一但爆发,进入到后金政权军事掌控的地区,那就困难重重了。】
【这也是努尔哈赤,为什么要烧毁抚顺城,与摧毁清河堡的主要战略目的。】
【据《全辽志》记载,从辽阳至萨尔浒前线的山路“险狭如肠,车不得方轨”,民夫背负30斤粮食在积雪中每日仅能行进20里,死亡率超过三成。】
【至于辽东地区的浑河航道,在萨尔浒战役之中,为何没能使用上,原因有很多。】
【因为,浑河水量季节变化极大,夏季暴雨易引发洪水,河道淤塞严重;冬季则冰封期长,通航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